close
中國時報【張朝欣╱雲林報導】
北港鎮廢五金買賣商盧水源,15年前開始蒐集蔣公銅像,目前約有100尊,住家四處可見蔣公「關心的眼神」,有人問他為何花了近百萬元供奉蔣公,他表示「不論功過,蔣公是歷史的一部分,銅像是用來記錄歷史的」。
經營廢五金買賣的盧水源,因職業之便,養成蒐集骨董的興趣,15年前到1家舊貨商,發現1尊高約2公尺的大型蔣公銅像,外表多處破損,將解體做為廢五金販賣,他認為銅像有歷史意義,日後可做為骨董,便以10萬元收購。
盧水源買了這尊立姿蔣公銅像,請人加以修補,由於銅像實在太巨大,便把它置於住家門口外,吸引許多路人眼光,後來擔心被偷,用鐵鍊固定住,更令人側目,有人認為如此對蔣公不敬,為了避免爭議,最後只好把銅像搬到屋內。
經過此次風波,讓盧水源開始思考蔣公的歷史定位,開啟了盧水源蒐集蔣公的生涯,只要得知哪裡有蔣公銅像,便趕去收購,10餘年下來竟買了上百尊,最大型的便屬立姿蔣公,半身蔣公數量最多,最小的只有10公分。
盧水源說,根據他的研究,蔣公銅像有一定的規格,「關心的眼神」與「慈祥的笑容」是不容改變的,但因製作模子與材料的不同,每個年代的蔣公銅像都有些微差異,例如厚度、顏色等,把它當做骨董來研究,別有一番樂趣。
盧水源表示,10餘年前台灣興起「去蔣化」,不討論蔣中正的歷史定位,銅像忠實記錄台灣歷史的變遷,可留給後代子孫做為紀念,基於尊重歷史人物且在家裡「作客」,他每逢10月31日蔣公誕辰紀念日,都會加以祭拜。
■ 更多相關新聞
有影喔!國父結婚 蔣介石證婚
中正紀念堂比中指? Kuso創意正夯
天下新鮮事 盡在FUN影音
全站熱搜